![穹顶之下观后感集合15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9965.jpg)
穹顶之下观后感集合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穹顶之下观后感1
20xx年2月的最后一天,柴静在网上公开了这段视频,我认认真真观看了一遍,这段视频是关于雾霾正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痛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了,如果再迟疑,那么中国死于肺癌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村子100多户人家,仅20xx年去世的6人中就有4人是由于肺癌夺去生命的。我总是无可奈何的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每天就像鱼儿生活在污水里一样,苟延残喘。”
柴静103多分钟的演讲,条理清晰、思维连贯、语速得当、字字珠玑,口才了得,满腹诗书,随口引经据典,面部表情淡漠。她采访时咄咄逼人的表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为了弄明白雾霾产生的原因,她的足迹遍布多个国家,采访过很多管理者。柴静为了寻访治理雾都的经验,只身来到伦敦,找出伦敦当年的资料,我们才得以看到伦敦当年的情景,交警手拿电筒在路上指挥交通,可想当年的雾霾多么严重。
穹顶之下观后感2
今天,我看了一个关于雾霾的视频,让我很惊奇的是中国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平时我都没有发现,雾霾原来那么可怕,它对人体的危害原来那么大。
这几年,因癌症而死去的人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厉害,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是:1、汽车尾气;2、劣质煤的大量使用;3、污染企业排出的大量烟尘。以上三点是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做的是低碳环保,1、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2、我们要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或多乘坐公共汽车。3、煤经过净化以后再燃烧使用4、净化污染企业排放的烟尘。只要做到以上四点,我们的空气污染度一定会大大降低;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穹顶之下观后感3
观看完后我有很多疑问,这便好奇的查了查资料,实际上查到的是河北的污染是全方面的水、土、空气污染。但是眼睛却全部的往空气污染上看,很简单:空气污染能扩散到北京,而水、土地污染却留在当地。后来我才知道1级致癌物地这个1级只是一个因果性的标准,这仅仅说明致癌性证据充分,吸烟的危害远大于雾霾,委婉的说一句听说你吸烟可能戒烟带来的好处比带口罩防PM2、5更好。这让我想起一类人,这类人是一旦有事情影响到他自己的生活圈,这便揭竿而起,以圣人的方式讨伐影响到自己的人或事,却不顾影响到你的人和事有不能言说的秘密,便肆无忌惮地责备,圣人不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关心着世人吗?
人的出发点总是是利益,柴静女儿天生肿瘤与雾霾其实并无直接关系,有可能与她的生活方式或高龄产妇有关,此外柴静女儿出生与美国,说不定这与产地有关?总而言之嘛,纪录片就是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忠实写照,因而能以其无可争辩,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生活的特有的艺术魅力去影响激励和启迪观众,不过关不关系道德的`事儿需要观众们自己斟酌。
不知所云,不喜勿喷。
穹顶之下观后感4
今天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观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感触颇深。
以雾霾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它是怎么来的为主线贯穿下来,我们国家的煤、油、环保部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做?清晰条理的脉络,层层递进的问题让我们大家应该强烈的意识到,我们的政府、企业还有我们自己都要去做什么、都要去怎么做。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惜以牺牲碧水蓝天为代价,国家的能源体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有了惨痛的教训,难道我们还要将历史重演吗?大家经常会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像片子说的那样,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可以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不买劣质煤炭,看到冒黑烟的柴油车、工地上尘土飞扬的土堆等可以试试拨打12369举报……愿我们的行动能弥补我们曾经对大自然的伤害。
穹顶之下观后感5
看完《穹顶之下》,评论是众说纷纭,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不是来刷屏的,因为当我看到所有人转发评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可是我内心 中还是想知道一个部门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把它摊在桌面上说。观后感是很震撼,她没有说教,而是身临其境,然后让你跟着她 身临其境,环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是从我做起。
它只是引导我们认识问题,引导我们思考,而解决问题绝不是像说起来那么简单的,看完之后发现太多的东西牵扯在环境问题里,你能怨某个部门或某个产业吗,能怨政府不给力吗,因为转型看似可以解决问题,实际牵扯太多,要考虑的 因素太多。
换句话来说人花自个儿的钱费自己的神却操大家的心,道义上是没错的。先别说人的私生活你是不是真的清楚和了解,就算有一二的不是,那也不关咱们的事,唯一和我们有关的就是,我们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柴静此举,我们不该感恩吗?
穹顶之下观后感6
今天,看了《穹顶之上》,我突然雾霾看对人类威胁很大。
从柴静的生活经历和以运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说明雾霾对我们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有伤害。从柴静的孩子就可以说明雾霾伤害太大。一年中有174天是有重度雾霾的。那就是说一年有半年不能出去。
说钢铁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其实是在反面说中国的雾霾。
还有关与雾霾。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吧!从20xx年武汉刚刚雾霾那几天人们争先恐后买口罩戴口罩,到20xx年几乎整年雾霾天气超过250天人们依旧可以每天淡定的出门买菜、逛街、锻炼,到街上已经没什么人再带口罩。从这件事上所以可以看出,习惯就好,习惯了我们就麻木了。
预防雾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穹顶之下观后感7
任何一项研究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视角的局限,认知的局限,时代的局限等等。她不是科学家,对她的研究成果我们不必抱太大期望,能引起共鸣,启发思考,引发讨论即可。作为一个职业新闻人,她整合了专业资源,她架起了高端研究与普通人间的一座桥梁,她唤起了民众,官员,学者,媒体等专业或非专业人士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尽到了职责,这就够了,也是必要的。反之,我们作为受众,不要期望任何一个媒体报道对一个复杂社会问题给出一个结论,纪录片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一个母亲的,一个记者的,或其它种种。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背景,用自己的视角做一个对比,对问题的认识会更近一步,就不再是简单的洗nao,知道是怎样或不是怎样。不论如何,保护这类人的积极性。
讨论环境问题不可避免讨论到能源问题,也就不可避免讨论到……这跟为谁发声、何时发声或许有关,或许无关,but I don't care。我首先也更关心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而不是人民应具备的权利、意识,因为——无论哪种立场都用肺呼吸。
穹顶之下观后感8
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触目惊心。自然环境与我们的关系,正如柴静所言:同呼吸,共命运!
我可能不会留意天气是否晴朗,顶多是在雾霾天气里抱怨一下,然后戴起口罩。我从来不会留恋白云,甚至从未注意青草。然而当APEC蓝在大屏幕上出现时,我第一次为蓝天惊奇、为白云感动。于是我开始紧张,于是我开始留恋,我害怕镜头一转,我又将落入那灰色的梦魇。我才明白,原来蓝天白云是如此重要,我是那么离不开它。
20xx年,合肥有164天空气污染,排名全国25位,27次进入全国污染前十名。在这样一个不算太发达的城市里,污染竟如此严重。关于我们能做什么,柴静帮我们分析了很多。我想,这次真的应该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去了。用步行代替乘车,减少浪费,购买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商品。对了,还有12369这个号码。虽然它很重要,但我真心希望我永远不需要拨打这个号码。
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每个人与雾霾都有一场私人恩怨!
穹顶之下观后感9
我不知道我每天抱怨着城市浓厚的烟雾的同时,又有多少的黑暗潜伏在深处。每天周而复始地吞吐着肮脏的空气、呼吸着浑浊的灰雾、不知倦怠地奔跑跳跃的同时,我又是否为自己拥有过某一片蓝天而庆幸呢?以前我是多么没有环保意识,认为“环保”这个词太大、太空,与自己又有多大干系呢?
当下中国的环保面对现实的道貌岸然,无力的狡辩与推卸之后,又何尝不是大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的矛盾呢?饱览了太多的山清水秀,我何时把目光投向过重工业基地下的满目灰尘?也许我真的没办法改变太多,但我可以从点滴小事着手,践行环保理念,做一个环保之士。
曾经知名的央视记者柴静因为《穹顶之下》的演讲重新回到公众面前。本该在一国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环保部门却在中国处于尴尬境地,被视频中的某一个老板称为“有义务没权利”的机构。一句戏言,却道出了环保部门有心无力的处境,有的人甚至打出了“经济与环保不可兼得”的旗帜,然而事实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柴静为了孩子,为了一家人,为了这个愈加恶劣的社会环境站了出来。我们为什么不站出来加入这一场利人利己的环保活动中呢?茫茫宇宙之中,可只有一个地球啊!
穹顶之下观后感10
我所知道的《穹顶之下》有一部同名美剧,说的是一天,一个小镇被一个外来的“穹顶”笼罩,与外界隔绝。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穹顶——原央视记者柴静以此作为雾霾调查的题目,再贴切不过。
没有一点点的防备,不知何时起,雾霾在我们身边集聚。建筑物、车辆和行人的伦廓在雾霾的笼罩中渐渐模糊。通过视频我了解到,去年一年,北京的雾霾致使全年重度污染天数为175天,而石家庄则为265天……人们有大半年的时间都生活在看不见蓝天、看不见远方的雾霾中。那是一种痛苦又无奈的沉闷。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河北省这个钢铁能源大省,大大小小的烟囱随意地站立在土地之上,头顶肆无忌惮地冒出连绵不绝的废气,灰了蓝天白云,浊了青山绿水……面对柴静犀利的发问,负责人们却出奇一致地支支吾吾,抑或是在这个坚强的女性面前强词夺理……
看过视频,想想自己,再望望窗外,有时也是灰蒙蒙的一片。正如一个巨大的穹顶罩住了整个城市,遮住了太阳的光芒,月亮的银辉,自然的生机。
而我们,正是活在这穹顶之下的一群人;我们,正是需要为这自然做出改变的一群人。
穹顶之下观后感11
我在观看过《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后,大为震惊,种种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回旋,那一幅幅画面一次又一次的在我眼前闪过,这还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吗?
以前,我听别人说起过在我们的城市中存在这大量的PM2.5,当时我怎么也不信,也没有对此有太多的关注,总觉得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只要离烟筒远一点,里工厂远一点就没问题。可是观看过纪录片之后我怔住了。造成这些的原因很多,其中低质燃油的燃烧和燃煤是一大方面,而且PM2.5会对人体有伤害。
不要总以为柴油煤烧多了,我们中国就进步了,我们进步了,那环境那越来越差了。所以我们要多多植树造林,尽量减少燃油的燃烧,出门尽量少开车。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雾霾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穹顶之下观后感12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我看完这个片子最想说的是:和我们一起保护地球!同时,也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北方的许多钢铁厂,大量用的劣质煤不经过清洁,以至黑色浓烟从烟囟排到半空,使我们看不到了蓝天。城市里,每天这么多辆汽车,也会排放出许多尾气,带来污染环境。
而作为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少开车,叫大人少抽烟,出门骑车、坐公交,还有一点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烟花,今年过年烟花爆竹声虽然少了,但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穹顶之下观后感13
看了《穹顶之下》之后,这种真实的情节我的心非常震撼,听到这些令人不可相信的数字使我的心颤抖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世界,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充满pm2.5的世界中,为自己感到可悲,为什么我不能改变这些,尽自己s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虽然那很渺小,但是至少有帮助,可我自己看到这些现象,没有去阻止,我非常内疚,看了这个事件后,我非常心寒。
我非常希望国家政府能采取措施抑制情况的恶化,更希望我们自己能够以身作则,保护环境,为什么那些企业家只重视利益,环境又何尝不重要,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惧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自然,pm2.5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敌人,我们应该携手与他们拼搏。
这件事情让我们认识到了pm2.5的可怕,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对此重视,我为人们污染环境这种行为感到可耻,工业的发展程度更加重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绿,我们的世界将美丽无比。
穹顶之下观后感14
雾霾,对于这个东西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今天,我们看了一个由原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的《穹顶之下》,花费了100万拍摄而成的,她的女儿一生下来就被查有肿瘤,医生认为是因为大气污染。所以,柴静辞去了工作,拍了这部《穹顶之下》,她提出要环保,让天空变回蓝色。
但是以北京的“APEC蓝”为例,为什么仅仅在几天的时间,雾霾可以消失不见——因为政府以巨大的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源头。其代价是什么呢?那就是几天的工厂停产。工厂一天竟然可以排出如此多的污染,我们竟要用去那么多煤,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高,中国的煤量的确是很多,但我们怎么改进环境呢?
现在不同了,我们只要看见路边有任何违规行为,就能拨打12369进行投诉,让我们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改变环境的,比如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甚至骑自行车,少用塑料袋,尽量不用煤不用劣质煤,少用纸…… “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污染事件”,这些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改善环境,从我做起!我想这就是柴静想要告诉我们的。
穹顶之下观后感15
小小的PM2.5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它是我们隐形的敌人。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父母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我们可以想想,在休闲时光抬起头来看看,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蓝蓝的天。我们几乎都可以说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话,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呢?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蓝色的家园,我们不想再看到污浊的气体飘荡在空中,不想让地球笼罩在雾霾之下不见天日,我们可以和柴静一样对自己身边的恶劣环境做出抗议,尽到我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向上抬头,所见之物,便是穹顶,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安详的覆盖在地球的上空。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用她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雾霾,她的所想所问。她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这场“白色灾难”。……这真的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