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高中的作文集锦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的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的作文 篇1死之流泉,使生的止水跳跃。——泰戈尔
我将双手安稳地插在口袋里,侧着头回望着曾留下过的那一串模糊但又深刻的脚印,看到有人从那里走过来,但转瞬间就从我眼前掠过,不着一点痕迹,我悲哀地竟然没看清他们的脸。这般生命中的过客,我无法将其挽留,我是明知的,他们本就该是属于我的生命这部戏中的配角,可竟会比天上最最鲜见的星光还暗淡;我继续失落地回望,但岁月却已不经意间掠过了我那曾显单薄的双肩和曾稚嫩过的面颊,无尽的悲哀涌上心问,心淌泪的声音,仿佛听得见,一滴一滴重重地敲击着,曾经明媚的阳光,蒙上了沉重的雾霭。
站在两段生命的罅隙间,我疲惫极了,也仿徨极了,仿佛是在导一部永远也演不完的戏,可悲的是,曲未终人先散,看着台上的演员一一离去的背影,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力不从心,我痛恨于自己的无力挽留,而更多的只能感叹于岁月的无情,夺去了本该属于我们的很多很多个一切一切。
“物是人非”这个词我是最怕见到最少用最避讳也最不愿真正去体味的,但是为了分离,我却又不得不将它重新从我记忆深处某个迷茫不见边际的角落捡出来,擦洗干净好好地摆在我面前,任凭它干净后泛出的光亮深深地刺痛我的心。尽管我知道我们始终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巨大的舞台上,每日不停地碌碌地忙着,或许忙些什么自己也不能解释得清清楚楚,但我们还是在一起的。三年前我们说有什么可以将我们分开呢?而三年后我们却说我们似乎快要被什么东西给分开了;三年前的我们才刚进入角色,而经受过三年的洗礼后,我们早已将当时那灿烂如朝阳的笑容抛弃在城市某个高架桥下那个不知名的角落里了。
磨磨在初三时说这戏我们演了三年了,何时才会有尽头。我说,我们会在烈火中永生,而现在似乎是凤凰涅盘的我们,那本应有的绚烂羽毛又何去何从了呢?
我只能向事实坦白,我们只是些在夹缝中游走的灵魂,呼与吸,死与生却完完全全掌握在上帝手中,我不想矫情地去说些什么或去挽回些什么,这是徒劳,我也早已明白,但我还是想去挽留住些什么,假如不是这样的话,我是真真正正无法结束这部冗长而乏味的戏再投身于下一部或许更冗长更乏味更消磨人心的戏中去的。真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看到夕阳在山边还恋恋着不肯离去,我想它一定是对之前的很多个属于它的一切无法释怀,而低着头看看自己的脚似乎自己也曾有过那么多个一切一切,然而那么多的一切一切却早已成为不可记述的过去,我的脚是不可能合着我的足迹随时光一同倒行回去的,我只能舍弃,忍痛舍弃自己那一摞积满灰尘的过去,伸手去够及那尚未启封的,令我心驰神往的,或是新生,或是消亡……
我相信生命是有轮回的,担心的惟有用现在的一切与上帝交换来的未来会无情地成为将来的过去;苟且活到那时,或许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黯然泪下的人,仍会是若干年前低头看脚却又不知终究哪里是归宿的自己……
我现在就身处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十字路口,四通八达,尽管知道选择任何一处都能让自己很出彩地演一出某种意义上属于人生的戏,但我怕还没有站稳,就彻底倒下,再也无力挽回。
我站在这里,任凭黑色的风吹起我没有感知的头发,头发又如何传递我的心声?
高中的作文 篇2题记:xxxx年至xxxx年,我在原安康县张滩中学渡过了三年的高中校园生涯。三年时间,虽然在人生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短暂的历程,但个中的酸甜苦辣咸却给我留下了许多终生难以忘却的记忆。欣逢母校55周年华诞之际,我特意把它梳理出来,与我的同学和校友们共同回味少年时代走过的苦乐年华。
xxxx年初夏,我和12名初中同学以不太高的成绩考入了张滩中学。成为我们迎风九年制学校2个班60多名同学中的幸运儿。那时候,我们应届初中毕业生中如果成绩好考上了初中专,学费和生活补助费就由国家负担,毕业了可以直接分配工作,成为令人羡慕的国家职工干部,端上铁饭碗,从此告别祖祖辈辈肩挑背扛、缺衣少食的农民生活。这是每个家长梦寐以求的夙愿,更是我们每个农村孩子孜孜追求的理想。但当时的规定只能报单志愿,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考不上中专,就不能再上高中,还不容许复读生报考中专。
这种志愿选择的弊端硬是活生生地夭折了许多农村少年的理想,同时也导致高中学校错失了诸多良才。可惜了我们7名优秀的初中同学,因此回家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抱着锅台转圈圈”的庄稼汉和村妇而报撼终生。
9月1日一大早,我穿上唯一的一套新衣服,带着母亲特意烙的白面干粮馍馍,怀揣着父母辛辛苦苦攒下的16.8元学费,一路高兴地来到张滩中学这个当时张滩区上的最高学府。
母校建在黄洋河边张滩集镇的黄土梁顶上。穿过一条古老而狭长的集镇街道,迎面爬上一段长长的黄泥巴陡坡路,注视过校门两侧“严肃、认真、团结、活泼”的大字警语后,在中大路一排排青翠的修竹和一棵棵高大苍老的榆树、槐树掩映下,穿过一排排破旧的青砖平房,踏进了日思夜想的校园里唯一的一栋崭新的`三层教学楼。
临行前,母亲曾反复叮嘱过我这个自小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的乡里娃,到校后一定要好好听老师讲课,认真学习,力争考上大学,端上铁饭碗,成为公家人,住上“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小洋房,从此不再回到乡间里遭罪。从那时起,我就带着母亲美好的祝愿,憧憬着将来能从这里奔个好前程,因而刻苦学习。尽管家里有时竟艰难得连我每周3元钱的生活费都拿不出,我依然坚持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也许是从来没有单独出过远门,初来乍到饮食不调、水土不服的原因,开学后的第四天我突发腹泻。当时同学们彼此都还陌生,班主任又忙,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那个发潮、霉腐味很大的集体大通铺宿舍里,难受地淌了平生以来最多的一次眼泪。好在父亲是名很好的乡村医生,得信后迅速赶来在亲戚家喂我服用了中药后很快就康复了。
学校食堂实行自带粮食交伙食加工费制。我们这些来自偏远山乡的住校生们,一周要在食堂吃17顿饭,交伙食加工费1.7元。吃菜既可自带也可在食堂买。有6分钱的豆芽素菜,有1毛钱的萝卜炒肉片之类荤菜,也有3毛钱一小碗的红苕蒸肉。这些菜今天看来很便宜,但在那时却是绝大多数同学吃不起的奢侈品。同学们基本上都是吃自带的酸菜、腌菜和酱菜之类。只有少数家境好的同学,或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吃过肉,偶尔才舍得买份带点肉腥的荤菜打个牙祭。
我是家中四姊妹中排行老大,自小就很懂事。知道父母不仅要共我们吃穿,还要给我们凑学费、攒钱盖房子,家中并不宽裕。平日里很少舍得掏1毛钱甚至3毛钱在学校食堂改善伙食。尽管那时候身体正直发育期,营养很重要。记得有一周,连续吃了食堂2天的变质豆芽菜后,恶心 ……此处隐藏3380个字……了,用心灵去感觉到了,它在微笑面对人生,它在以坚强征服困难,微笑着陪伴着春夏秋冬,等待大地复苏,它也预示着雨过天晴,因为只有被雨冲洗过的天空,它的身影才会被冲刷得难以计数。这种微笑,只有春季里贵如油的甘霖才拥有,可它却酣畅地把四季微笑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想这必然是童话中的“舞的孩子”、“梦的精灵”。
仰望星空,埋下心愿,想必这是美的一种诠释,是享受阳光灿烂的另一种浪漫,不过,绝对是微笑的另一种陶冶……
高中的作文 篇7林徽因曾言:“那些在雨季相伴前行的人,到某个路口,终要分手。”
人生亦如是。没有谁离不开谁,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都有各自的朝圣路。
正如索尔仁尼琴所言,“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闪烁着各自的光辉,正是这点点星火,斑斓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星空。林逋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妻鹤子;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豪情万丈。这是个性的彰显,是他们独有的精神烙印。
西方人文主义以人为万物之尺度,正是一种对人的独特性的弘扬。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人的价值并不由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也无高低贵贱之分。“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正是有七十多亿的烟火在天空中绽放,才有了这繁华热闹的盛世。
“路”字是由“足”和“各”组成的,“足”表示人要用双脚前行,而“各”就意味着人各有各的路。人的独特性,决定人各自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这是一个提倡创新、渴望声音的时代,我们鼓励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声音。如伏尔泰所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各人有各人之见,何必于那康庄大道上随波逐流?
且观那陶渊明于东篱下采菊饮酒,苏东坡于赤壁之下作赋放歌,贾岛苦心思索那“推敲”之奥,刘伶“幕天席地”的“酒德”……或隐逸出尘,或通达豁然,或精益求精,或洒脱狷狂,都是他们各自的朝圣路,通向他们各自的天堂。就像黄遵宪写诗,“我手写我诗,古岂能拘牵?”道不同,不相为谋,旁人指指点点,那就由他们说去吧,我们要做的只是“走自己的路”。
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惟此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惟有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之人,走上各自的朝圣路,方能成为天地间“大写的人”。庄惠濠上之辩中,庄子对于惠子的质疑,轻描淡写地答道:“我知之濠上也。”只此一句,他与世界一同优游的精神显露无遗,他那充满奇特想象的心灵在天地之间翱翔。
至于各自的路何处寻觅,十分简单,只须“认识你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也就发现了属于你的路。而那些与千军万马一同挤独木桥的人,即使侥幸未被他人挤下桥去、落入水中,也至多只能在别人的路上重蹈他们的足迹。何不开辟一条你自己的路呢?只有你的朝圣路,通向的才是你的天堂。
“上帝让我生活在一个铁的时代,就是要让我唤回一个黄金时代。”时代洪流激荡的今天,愿人人都能踏足各自的朝圣路,抵达各自的天堂。
高中的作文 篇8站在山野的坡地上,独自以天空为背景的一棵树是孤独的。尤其是日落时分,极目是一片竭尽绚烂的最后的红。那树沐着余晖,仿佛一个眼睛盛满忧伤的人,心底怀藏着最后的希冀,等待着始终没有出现的另一个人。
我站在乡村的暮色中与一棵树遥遥相对。我们在彼此的身影中读出了孤独。
两年前的夏天,我一个人在临海的断崖上看海。目光垂落的时候,发现崖底有两棵并肩的松树。海浪像顽皮的孩子从天边嬉闹着纷涌过来,树就像两个慈祥的老人迎接着孩子们。与大海的空阔和喧闹相对应的,是树的平和与宁静。我想像这是一对饱经风霜的情侣,他们在海边看日升日落,听时间在风中滑翔。
我习惯于把树想像成一个缄默而内心丰富的人。它站立在时空的地平线上,在天空和大地之间以孑然的身姿演绎着生命的四季。
从第一片绿叶的萌芽到最后叶子的凋零,循环往复,树经历着生命的茂盛至衰败的轮回。当绿翳覆盖着树冠,树的身上流淌着绿色的液汁。这是青春的液汁,它使树充满了年轻的梦想。当我在3月的阳光下经过一棵树,翠绿的叶片上淡淡的绒毛使我想起春天里少女清新的面孔。我于是闻到了树湿润的、幽谧的、充满了绿意的芬芳,它满身的绿泼墨一样洒在我的心上。此刻的树,多像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将明亮的思想诉诸枝头上的绿叶。
在我的感觉里,烈日炙烤下的树是焦灼不安的。枝头蝉鸣叙述了它长长的烦闷。在炎热的夏季,树仿佛是一个被各种思绪纷扰、躁动的灵魂等待一片清凉的青年人。
没有比枝头上沉甸甸的果实更能展示树的辉煌了。我之所以用辉煌这两个字,是因为树以时光做桨,抵达了黄金一样的彼岸。然后是秋风将叶子一片一片地带往秋天的尽头,秋风中的树是伤感的、落寞的,空空的枝丫是它握不住秋天最后一抹金黄的手。它在寂静中默默地低语,像一个用尽青春为时光着色而鬓发染霜的中年人,诉说着内心的苍凉。
在西风中站立的树比以往显得枯瘦,有着灰蒙蒙的颜色。当雪积在枝干上,树就像一个行将进入生命极限的白发老人,在一片纯净的白色中回顾生命最初的单纯。
在树的生命日复一日的延续中,时光将沧桑刻在树的身上,树的形体往往可用来诠释一个人的内心。我曾经在旅途中见过一棵树。从粗壮的树干以及沟壑一般布满的纹理可以断定,这是一棵有着很多年轮的老树。最初的一霎,我的心被一种莫名的力量震撼——树干扭曲着,枝条虬结,带叶的树冠向后倾斜,仿佛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头发纷披,挥舞着臂膀,对天长啸。
有一个夏天的夜晚,我通过一个乡村农舍的窗户,看见小路上在劲风中狂乱摇晃的一棵树。雷声骤起时,电光像一把利剑劈开树冠。我想像那是一颗巨人的头颅裂开,他思想的火花在黑暗中飞溅。
希腊诗人埃利蒂斯的《疯狂的石榴树》,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另一棵树的形象。诗中的石榴树之所以疯狂,是由于它体内有一颗太阳在秘密地燃烧,浑身焕发着一种源于光明的热情。因而,它“以新生的叶簇在欢舞”“以胜利的震颤在天空高举起它的旗帜”,并“抓住了一匹奔马绺绺纷披的鬃毛”“摇着一个即将诞生千百艘船只的海洋”。这样的一棵树会激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能量,当我们在诗句中穿行,我们将充满激情地高歌。
与人短暂而脆弱的生命相比,树更久远而坚强,生命空间也更为广阔。树有两个天空,一个是树叶迎迓的上方,一个是根须伸展的足下。天地合一,树因此而具备了某种无限。但树不会行走,这注定了树习惯于停留,而人永远在漂泊的途中。
法国哲学家、诗人巴什拉在《植物生命中烛火的诗意形象》一文中,列举了诸大师把树比为开着花的蜡烛、燃烧的火炬等比喻。烛火与树的相通之处,在于火苗最后的熄灭,树叶最后的凋零。这种比喻印证了生命的本质是一种挥发和流逝的过程,它同样源于一个人对生命的感知和体验。
很多时候我把自己想像成一棵树。尤其是在夜晚,一个人在黑暗中站着。我感觉到从体内伸展出去的枝叶在黑暗中的摇曳和呼吸,内心的声音携着磷火的光芒,沿着枝条和叶脉从不同的方向进入黑夜。
在夜的荒原上,我是一棵会行走的树,在寂静中踽踽独行。星光燃起叶片,满树是跳跃!